01 - 03

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

项目图册
  • 设计结束时间

    2008-10-01

  • 竣工时间

    2008-08-01

  • 建筑用途

    办公、会议,食堂、后勤、车库、机房、库房、人防

  • 工程类别

    办公建筑

  • 建筑用地面积

    2.56ha

  • 总建筑面积

    83000㎡

  • 地上

    58407㎡

  • 地下

    24593㎡

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的办公场所,建设用地位于天安门广场西南,人民大会堂南侧西交民巷以南。建筑设计为一千人办公使用,其中副部级以上干部就达到二百多人,建筑本身的政治地位和项目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建设基地东西长约220米,南北长约114米,东侧为天安门广场,北侧为人民大会堂,西北侧是国家大剧院,东侧为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另外,在基地及周边有四栋市级文物建筑,大陆银行、保商银行、中央银行旧址位于西交民巷北侧,建于1922年的工农银行旧址(现记协办公楼)位于基地中北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整体迁移,置于新建建筑西侧绿地中,加以保护和利用。


建筑专业-设计理念与技术策略

作为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之侧的一个建筑,从设计之初,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处理与天安门广场的关系。从天安门广场的空间序列分析,居主导地位的空间轴线是由天安门至正阳门、前门的贯穿城市的中轴线;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围合而成的北广场形成了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空间层次,居中心地位;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东西两侧的现状建筑之间的南广场形成天安门广场第二空间层次;由第二层次向南经正阳门、前门过渡为逐渐扩散的城市区域。


从定位和格局上,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延续广场建筑的中心对称式布局,东立面与人民大会堂东立面取齐,建筑南北中轴线与人民大会堂南北中轴线一致,和广场主要建筑物之间保持对应关系。建筑建成后,广场西南侧即广场第二空间层次的空间围合感明显加强。待部分收尾的拆迁工作以及大会堂宾馆的改造完成后,广场西南侧将形成完整的空间格局。项目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足6万平方米,为了实现较大的体量,与广场建筑相匹配,建筑采取了外围式的布局形式,我们称之为“城的轮廓”。建筑整体平面呈横置的“目”字形,东西宽172.6米,南北长94.6米,基本充满了用地,实现了建筑体量的最大化。


从建筑体量和建筑风格上,人大机关办公楼和广场主要建筑物协调一致。人大机关办公楼的地位从属于人民大会堂,所以它的造型设计也很好地烘托大会堂,整个建筑风格实用、稳重、简洁、朴实、亲切,富有民族特色,而不喧宾夺主。借鉴中国古典建筑理念,以平缓的坡屋顶作为主要造型语言,和广场建筑物相互呼应,并作为民族建筑语言的元素;东立面以连续柱廊或壁柱作为主要的墙身设计元素,和广场建筑在建筑尺度上保持一定的延续,避免琐碎;南侧公共空间采用透明玻璃幕墙,面向城市开敞,体现民主、透明的立法观念,以避免保守、封闭、森严的外观形象;墙身采用暖灰色花岗岩,和人大会堂保持一致;主要立面采用方窗的形式,与办公的使用性质相适应。


从建筑的实际使用性质出发,本方案在内部发展了庭院式的布局,借鉴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以14米的小进深办公单元,衍生出三个内向的独立绿化庭院。办公室单侧进深6米,面宽4米,24平方米的单元面积与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面积标准相符。通过单元的组合,可以适应多部门、多层次的办公划分要求。“庭院式”的布局使得每间办公室都得到充足的自然采光通风,最大程度的提高办公品质。通过完整的回廊走道,各层均可完全联通,整个建筑成为一个整体,保证了全国人大机关各部门工作联系的便利。



结构专业-设计特点


本工程结构平面成“目”字形;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久性使用年限为10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基础形式为梁板式筏形基础。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庭大跨结构和南侧转换部分采用钢结构。


由于建筑立面和使用功能的要求,本工程不能设置伸缩缝,整个结构为一个结构单元,结构单元总长度为171m,属于超长结构,设计中采取了相应的设计和施工特殊技术措施。

中庭部分结构设计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中庭部分比较空旷,属于结构薄弱部位;

2) 中庭南侧入口处,为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首二层柱抽空,形成24m跨度的转换层结构。

3) 中庭中部混凝土结构在三层以上出现单跨框架结构。

4) 三层顶部有大跨度结构。


由此可见,中庭结构存在着结构竖向不连续、楼板不连续、大跨结构等问题,对结构抗震不利,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采取必要的结构加强措施。针对以上问题,中庭结构设计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 结合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抗震性能化目标,并确定如下抗震计算分析原则:

1)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对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分析及所有构件承载力验算。

2) 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对转换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

3) 在大震作用下,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主要抗侧力构件及转换构件进行安全性分析。

2. 采用“PK-PM系列软件”和MIDAS/Gen V.6.9.1中文版两个不同形式的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

3. 在结构选型时,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中庭部分全部采用钢结构。

4. 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中部加设剪力墙,对结构进行加强。

5. 对转换层结构进行方案比较。


在转换层结构选型时有桁架方案、斜拉方案、空腹桁架方案三种形式可以选择。由于其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造型和美观,因此需与建筑专业协商共同处理。空腹桁架方案利用网格结构来进行转换,虽竖向网格较密,但无斜向杆件,对建筑立面的影响较小,经与建筑专业协商,最后采用了空腹桁架方案。



暖通专业-技术特点


在利用能耗模拟软件进行全年能耗模拟的基础上,对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冷源方案。

采用蓄冰系统,节省运行费用;实现8℃大温差送水,减少冷冻水的输送能耗;采用高温冷水,提高制冷机性能系数,节省能源。

采用CFD模拟软件,对房间气流组织进行模拟计算,确定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

采用一次泵变频变流量系统,减低空调水泵初投资,减少冷冻水的输送能耗。

空调冷热水循环泵采用变频调速水泵,变速运行,节省水泵电能,降低运行费用。

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节省能源。

全空气系统满足全新风运行条件,可充分利用天然冷源调节室内温度。

新风系统设有排风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冷热量,节省空调能耗。



给排水、消防系统-技术特点


在市政供水范围内的生活给水和中水由市政管网直供,其余给水采用叠压供水机组供给,其余中水由变频供水机组供给。在卫生间、淋浴间、厨房等设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源由太阳能和城市热网联合提供;厨房排水采用新鲜油脂分离器处理;部分屋面采用虹吸雨水系统,设计中还采用了节水型器具、雨水入渗及节水滴灌等多项节水措施。


本工程在全楼设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灭火器设置,在信息中心机房、变配电室等设有气体灭火系统,在厨房灶台设厨房设备自动灭火装置。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采用贮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除汽车库采用预作用系统外,其余均采用湿式系统。有冻结危险的消防管道采用电伴热防冻保温。



电气专业-综合效益


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电气设计包括10/0.4kV变配电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智能化系统等。电气各系统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并针对本办公建筑的特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保证电气可靠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智能化系统设计充分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基于办公业务的要求,以信息系统为平台,构建一套先进实用的业务数据共享和交换的业务系统。

项目经理:

设计总负责人:

张江涛,王亦知,刘力,朱小地,刘杰

项目经理:

徐全胜


结构专业-负责人

束伟农,杨洁

设备专业-负责人

张铁辉,林伟

电气-负责人

孙成群,郭芳


室内-负责人

藏文远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 公共建筑)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