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05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人大楼组团

项目图册
  • 设计结束时间

    2018 年 04 月 12 日

  • 竣工时间

    2018 年 10 月 30 日

  • 建筑功能(地上、地下)

    办公用房,附属用房

  • 用地性质

    办公

  •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 建设用地面积

    40481.08㎡

  • 总建筑面积

    150978.45㎡

  • 地上面积

    80290.38㎡

  • 地下面积

    70688.07㎡

A3工程位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核心区,与南区A1、A4项目,成“品”字型格局一翼,围合出城市广场,塑造出南北轴线,结合主立面的坡顶,呈现一个典雅、庄重的办公建筑群落气氛,整体平面采用统一模数化设计,建筑围合一个内聚型院落及一个半开放院落,地下及屋面设置多个绿化庭院空间。办公区采用中走廊方式,会议采用单走廊方式。项目采用绿色生态的创新设计理念及技术措施,在设计中选用较为成熟可靠的节能降耗措施,充分利用被动式技术,并选择节能型、节约型系统和产品,提升项目品质和舒适度,为项目创造了健康舒适的办公空间。通过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的专家评审。

建筑专业-设计理念与技术策略

本工程(市人大)是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中的核心建筑之一,与市委、市政协形成南区品字形组团。建设过程中积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具有前瞻、经济、共享、绿色特点的“千年大计”工程。 承接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这一直辖市级的机关办公会议功能。



遵循核心区整体规划要求,市委、市人大、市政协与北区的市政府等建筑群塑造了一个新城的中轴线,市委居高点,市人大位于东南翼角,与市政协对望,建筑群与绿化景观相互渗透。本工程由5栋建筑线性曲折排列,南高北低,与市委东侧建筑体量呼应,南侧东侧为两个主要朝向,西北角是常委会大会议厅,主入口朝西侧。用地主入口方向在东北侧,内部路网便捷顺畅,与地下交通自然衔接。地下二层与市委地下连通即形成核心区地下的互联互通。


设计秉承了集约高效,本土人文,朴素典雅的设计原则,努力将项目设计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以城市和谐有序发展为创作原点,创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人与环境的友好互动关系。



石材坡屋面作为建筑外围护的幕墙系统的一部分,达到了建筑形象的朴素、完整。檐下直至顶层室内空间的吊顶造型塑造了传统藻井构造意向,突出了建筑地域、文化特色。



多个团队在协同设计模式下形成有序、高效的完成大规模合成作业,模数化设计贯彻于平面、立面直至外延专业,形成统一、有序的设计框架。BIM作为总要的设计技术手段参与到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


项目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采用PM2.5监测空气质量。市政中水利用率50%以上,采用太阳能热水利用率30%以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现行国家标准提高20%以上,全部采用节水型器具。区域内采用下凹绿地及50%以上的透水铺装。


本工程(市人大)作为副中心核心区一期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步骤,是北京市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是应对大城市病、人与环境矛盾日益尖锐而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会极大改变北京城市形态,提升北京东部区域乃至邻省的人居环境。



结构专业-设计特点


本项目地上由A~E五个结构单体组成,分别2~8层不等,地下2层且连为一体,建筑高度41.30m。各楼均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B、E楼间和D、E楼间在二层设置钢桁架连廊。


1、地基与基础

持力层为细砂3层、粉砂③1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30kPa,主楼上部荷载较大,特别是持力层中度液化。综合对比天然地基、桩基础、地基处理等地基形式后,结合经济适用等目标,进行了地基承载力修正分析及沉降分析,经专家会论证,最终选择天然地基+平板式筏基的方案,相对其他方案节约了建筑材料,节省了工期,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E楼大空间区域存在抗浮问题,综合比较了抗拔桩、压重、抗浮锚杆三种抗浮方案,因压重方案需要增加较大的基坑深度,抗浮锚杆带来防水难以处理的问题,最终采用抗拔桩解决抗浮问题。


2、 结构抗震设计

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为标准设防类。为满足建筑功能需要,部分剪力墙在B1顶板框支转换,为加强结构性能,满足抗震计算要求,部分柱及核心筒内设置了钢骨。


3、 预应力结构设计

B楼、D楼部分大跨度结构,采用了预应力梁和预应力空心楼盖的结构形式,降低结构高度,满足建筑净空要求。预应力空心楼盖还能降低结构自重,增强楼层间隔音效果。


4、 E楼及连廊大跨度结构设计

E楼大跨度屋盖采用钢桁架结构,各楼间钢连廊采用一端滑动、一端铰接的钢梁或钢桁架,采用成品钢支座,钢支座满足滑动或转动的要求。




设备专业-暖通、空调


地上普通办公、高级办公、为其服务的中小会议室采用冷冻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新风负担室内全部湿负荷,室内采用风机盘管干工况运行负担显热负荷

空调末端设备、冷热源设备和空调(供暖)水系统设有能量调节的自控装置。

空调冷水二级泵、空调(供暖)热水循环泵、高区换热器后冷热水循环泵等采用变频调速运行。

空调冷水采用7℃大温差运行,以减少系统流量,节省水泵电能。

散热器供暖系统,其热源可根据室外气温自动调节供暖供水温度。

散热器采用恒温阀自动调节室温。

各栋建筑设置热计量装置。

全空气空调系统过渡季可采取加大新风量运行模式,以利用新风作冷源。

部分新风系统设有排风热回收装置,以满足节能规范要求。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送风风机采用变频风机,以满足节能规范要求。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的风机根据系统所需风量变化,进行变频调速运行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风机可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冬夏季(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实现可变新风量的控制模式。




设备专业-给排水




生活给水及中水系统:1.低区充分利用市政水压,采用直接供水方式;2.控制各用水点处水压小于或等于0.2MPa,3. 各主要用户(厨房等)的给水干管及用水量较大处如绿化用水等均安装水表计量,采用三级计量:总表、分表、户表,以便有效管理及监察用水,避免浪费;4.供水加压泵选型符合下列规定



电气专业-综合效益


新办公地点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在项目的电气设计中,我们坚持电气设计的系统可靠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前瞻性、运行安全性原则。

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坚持将节能环保理念贯穿到设计全过程。本项目选用环保节能型产品,并采用能源监控系统、远传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技术手段,电气系统设计执行绿色建筑三星标准。

本项目结合新版规范,设置机电系统的抗震措施,使得在发生地震时,不致发生次生灾害。



智能化专业-综合效益


市人大工程智能化设计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标准以及副中心网络建设规划,围绕办公、会议等核心功能,进行针对性智能化设计。

政务外网、内网、安防网络、智能化专网网络建设,节约本地建设核心网络规模及成本,增强网络安全、可靠、认证等防护,为办公、会议、设备运维提供可靠坚实物理基础。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执行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打造建筑控制节能亮点。

设计总负责人:

朱小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项目经理:

钟永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建筑专业-负责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莹

工程师:杨波


结构专业-负责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轶


设备专业-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路东雁

电气-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