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北院正式获批 | 主创建筑师张宇揭秘设计巧思

鉴筑

03-23

2021


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成就来自各方努力和设计团队多年的付出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发改社会〔2021〕304号


文化和旅游部:


你部报来《关于报送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文旅财函〔2020〕59号)及相关附件收悉。经认真研究并请示国务院同意,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所报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建设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



三、项目总建筑面积按照102000平方米控制,其中,文物展厅33378平方米,文物修复用房16025平方米,文物库房25302平方米,数字故宫文化传播用房9904平方米,观众服务用房5468平方米,综合配套设施用房11923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按照197795万元控制(含现行技术条件下为增强防洪防渗措施所需的约85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34143.1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9708.12万元,基本预备费10056.16万元,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43887.6万元。所需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解决,具体数额待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核定。



五、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文物长期安全,请你部指导项目单位结合评估意见,进一步优化调整工程设计方案,有效落实相关防洪防渗措施。同时,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充分吸收专家意见,采取以下必要的额外措施,切实降低项目风险:一是认真做好地下结构抗裂损渗漏等防洪防渗专项设计;二是制定防洪预案,如遇超标准洪水时,采取临时措施,防止洪水漫进地下空间;三是加强地下室外墙内外侧防水做法,采用寿命更长的无机防水材料配合补偿收缩混凝土等。在此基础上,请你部严格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抓紧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我委审批。



六、项目法人单位为故宫博物院,项目责任人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同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应本着对文物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科学做好设计、建设等工作,参与相关管理的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规范管理。要按照《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第7号令)、《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概算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482号)等有关规定,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招投标控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确保建设工期和建设质量,更好保护文物、传承文化。


七、严格落实中办发〔2013〕17号、中办发〔2017〕70号文件精神,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得建设办公用房,项目建成后不得调整成为办公用房。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年3月3日


故宫北院将建成什么样?


故宫北院夜景效果图


      作为故宫的“别苑”,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将建成什么样?北京日报专访故宫北院主创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宇,为大家揭秘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基因”的现代博物馆,一座被林木环抱的园林中的博物馆。



与故宫的三次结缘


提起“绘”故宫,张宇先说起了北京建院与故宫博物院之间由来已久的渊源。


早在1941年到1944年间,北京建院总建筑师张鎛大师就曾领建筑学家朱启钤先生“保护故宫免受战乱破坏”之命,带领北洋大学建筑系师生测绘过故宫图纸,为中轴线上这座恢宏古建的完整保护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建院王时煦教授又参与了故宫防雷装置的研究设计工作。”所以,这一次为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提供设计,算是我们与故宫的第三次结缘。”


在遵循招标投标法的公开、公平、公正及规范性原则下,2015年,故宫博物院创新性地邀请中青年设计大师分别提交方案。最终,张宇的不特意体现新建筑而呼应中国传统“堪舆”理论的布局方案脱颖而出,也就是后来为公众所知道的“金顶建筑形成一条轴线”方案。


轴线设计满足布局也是致敬


从地理位置上看,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点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范围内,是“平安故宫”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项目总用地面积62.01公顷,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文物展厅35000平方米、文物修护用房20000平方米、文物库房23000平方米、数字故宫文化传播用房9500平方米、观众服务用房2500平方米、综合配套设施用房12000平方米等。


从效果图上看,南侧临水、北面叠山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在建筑上就很有传统文化风韵,灰色外城、红色内墙和金色的重檐,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故宫,东西向的轴线设计也充满了秩序感。


故宫北院人视效果图


轴线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哪儿?张宇告诉记者,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所在之处,可建设用地地块狭长、形状不规则,东西长约900米,而南北最窄处仅60米。在狭长的地形里如何满足一座现代化博物馆的功能?设计团队反复考量后发现,如果是在西南侧布置主要展览的话,功能虽集中性较强,但总体布局带来失重感,而且东侧地块利用不充分,流线过长,对从东侧主要人流的吸引力和体验感不强。


轴线设计


结合地形条件,在建筑的最终设计规划中,将对外文物展览布置在了场地东侧,较为私密的文物库房、修复及后勤功能则布置在场地西侧,最大限度满足功能布局的同时,也有利于分期建设。这种南侧临水、北面叠山的线性格局,也是呼应了中国传统“堪舆”理论的理想布局。“轴线是形制的根基。故宫有一条中轴线,北院区的中轴线也是寓意故宫核心‘天际线’。我们想通过这种均衡的轴线布局方式与散点的构成逻辑向紫禁城致敬,也是在传承着故宫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座层次分明的博物馆群


张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空间序列感在紫禁城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因此,符合故宫气质的秩序感也成为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借鉴了中国传统“殿”、“堂”、“舍”、“院”的空间布局,让北院区成为一座巨大的博物馆群落。


空间布局




这是一座层次分明的博物馆群。从横向的动线看,观众从东岸广场进入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后,先通过连桥步道到达入口门廊,然后从东入口礼仪大厅拾级而上,步入二层的中央大厅,然后是陈列展厅、滨水景观区、后花园区,一系列建筑内外呼应。


从建筑立面看,由屋顶、屋身和台阶组成的三部分,亦是仿照中国古典建筑外形的“三段式”构图法。金色重檐屋顶之下是红墙围合而成的屋身,屋身之中还借用华丽而有韵律之美的窗棂作为表皮肌理,首层大台阶则结合着草坡将首层自然抬起。同时,这种“三段式”的立面布局也与功能布局相呼应,满足从下至上的综合服务、常规展览、特殊展览与观景游廊的布置方式。


中央大厅就像一个小“枢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二层的中央大厅,就像是一个小型的中转“枢纽”,观众到达这儿之后,可以顺着不同的动线去往各个展厅。从中央大厅顺着出入口往下,观众可以达到一层,这里布置有临时展厅,以及多功能厅、数字影院、修复展示及餐饮等众多展览配套功能,也可与场地南侧的后花园区及滨水景观区相映成趣。


室内空间效果图


而人若顺着中央大厅直接向西行,则可进入各个专题陈列展厅和环幕影厅。艺术书店、纪念品售卖等也环绕在大厅周边。此外,人还可以直接拾阶而上到达三层,进入光的中庭,双层柱廊和镏金平棋,再现了故宫太和殿的高大雄伟意向。四层屋顶内的常设展厅,更是绝佳的观景长廊。


“不同于故宫,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展厅,层高都在8.5米高,是适合于现代展厅的高度,可用于陈列一些大型展品。”张宇说。


园林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和绝大多数博物馆不一样的是,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筑与园林相映生辉,成为别具一格的园林中的博物馆。


张宇介绍,北院区处于水面与林木环绕之中,地理条件极佳。而这种水面与林木环抱的原生地理条件,使得北院区的设计有机会打破传统城市博物馆封闭内向的空间特质,将园林纳为展览的一部分,让观众能在人文与自然中移步换景,获得充分与环境对话的机会。



园林空间效果图


“由于北院区所在地块的空间格局与颐和园相似,因此园林整体规划的格局也更多地借鉴于传统。”张宇介绍,因着与展览建筑的位置关系和原生条件差异,最终形成了四部分的园林,即礼仪性的东入口广场,亲水平台与生态驳岸结合的南侧滨水空间,修缮现状窑口、花房,保留防护林带形成北侧园林,以及位于展览建筑与修复工作区之间的花园。


记者注意到,其实,将博物馆与园林放在一起,并非没有先例。例如,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旁边就有一座中央公园。不过,不同于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在那里,建筑与园林并没有融为一体。


建筑之中,也充分考虑了生态与环保因素。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加中水系统的应用,更加适合少雨的北京。还有一点很巧妙的是,南侧通透、北侧封闭的墙身设计结合上这些景观布局,可以保证夏季东南风导入建筑室内,降低能源消耗;冬季西北方向冷空气被抵挡出去,最大限度降低热量散失。


“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而有天地,乃有万物,万物在天地之內。”2022年,一座有着金色华冠的现代博物馆,将再次成为文化传承与展览之所。


故宫北院视频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