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开幕 探秘置身“花海”中的灵活建筑

鉴筑

04-28

2020

  

2019年4月29日,由94把象牙白“钢铁花伞”簇拥而成的国际馆将在世园会绚烂绽放,来自捷克、巴拉圭、缅甸等五大洲的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园艺展览将进驻这片“花海”,牡丹、芍药、月季、组合盆栽等国际园艺竞赛也将在这里举办。五洲荟,四海聚,届时,国际馆园区内将迎来一场场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竞技。


2019年北京世园会国际馆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胡越领衔设计,以“花伞”为元素、“花海”为主题、“长城灰”为色调,秉承“以人为本”、“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一座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既满足展会需求、又满足会后使用的国际馆。


  

01  以花会友  迎八方客


与展示中国植物多样性和园艺传统技艺的中国馆不同,世园会国际馆将承担“以植物和园艺,会八方之友”的重要任务,展示世界各国、国际组织的花卉植物,举办国际园艺竞赛。


如何既融合世界各国的园艺风情,又绽放各国特色呢?北京建院的设计师们匠心独具,决定打破常规的设计思路,模糊地域、边界的概念,打破不同文化的边框,淡化建筑形象,将花海融入环境之中。


       

置身国际馆,人们不会联想起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世界各国的参展方、游客仿佛倘佯在美妙的森林之中。从远处看,在海坨山绮丽倒影的映衬下,国际馆像是绽放在成荫绿树里的一片花的海洋,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02  多元融合  百花齐放


国际馆馆顶簇拥着的“花伞”是这次设计的最大亮点,由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的“花伞”,在顶部的花瓣处互相连接,既对建筑起到支撑作用,又构成了如同“花海”般的屋顶。


       

虽是同一片“花海”,但室内外的花伞却各含巧思。室外部分花伞之间的镂空结构,能在炎炎夏日作为“遮阳伞”为等候的观众提供避暑空间。室内部分花伞之间的空隙则用透明玻璃连接,抬头望去,柔和的光线透过“星芒”造型的玻璃天窗布满室内大厅,令人仿佛置身于繁星之下,打破了一般建筑室内外空间的明确边界,身处室内时也仿佛在室外,实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在空间上的融和。


         


就像人在白天的工作和晚上的生活中会有不同,设计团队希望国际馆也有两面,白天是冷静典雅的一面,晚上是狂热夺目的一面。为此,设计团队在94朵“花伞”上,设置了约1000盏LED灯具,可以按照花朵、色块和变化时长,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组、组合,从而在晚上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灯光效果。这种大胆的灯光设计方式,在世园会的展馆中尚数首次。


     

   

想要达到绚丽的灯光效果,三分装、七分调,每一盏灯具的型号、角度和光射范围,都要在现场一点点地仔细调试。四个半月的时间,设计团队从天色刚黑调试到凌晨,才打磨出了如今的呈现效果。


03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作为时隔20年后、中国又一次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园区、展馆和展览的设计和规划上,都力争向世界展示引领全球绿色发展的积极态度。


北京建院的设计团队通过各种方式创新绿色科技,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设计策略,提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弱指向性建筑”,即设计一幢具有灵活性、可以应对会时、会后各种变化的建筑。



国际馆包含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是园区内面积最大的场馆。设计团队采用分开的南北两组矩形空间,整合了所有展厅,南北两区以一段空中连廊衔接,将用地因素、与周边重要公共空间的关系、建筑规模、交通流线等多种因素兼容其中。一个3500平米的展厅为一个独立的矩形体量,另外一个3500平米展厅和两个1800平米展厅布置在一个矩形体量里,这四个展厅的参观流线组织可分可合,可从地下登录厅集中进入,也可从首层分别进入,为会时、会后使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此外,设计团队还为94把“花伞”赋予了绿色、科技、智慧的功能。比如,在“花伞”顶部铺设了光伏膜,可以在白天通过太阳能蓄电,为建筑的夜间运行提供辅助供电;针对延庆地区冬季寒冷多降雪、易结冰的气候特点,每把“花伞”的顶部设有融雪电缆;在花伞顶部设置了坡向圆心,并在花伞柱内设置雨水管,使雨水得以回收利用。


漫步于国际馆园区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理念无处不在,设计团队将“生态优先”彰显于各个角落,将“环保可持续”落实在每个细节。这些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又一生动实践,又是向世界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


  

今天,世园会场馆和展馆将以完整的面貌亮相于公众面前,相信定会为2019世园会增添一抹靓丽的风景,镌刻下永不落幕的“百花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