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08

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

项目图册
  • 设计结束时间

    2015年6月

  • 竣工时间

    2017年6月

  • 建筑功能(地上地下)

    地上:适老化住宅、轻协护护理楼、会所、配套商业 地下:汽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库房

  • 用地性质

    住宅混合公建用地

  • 代征地面积

    2.9112ha

  • 建设用地面积

    143386㎡

  • 总建筑面积

    161632㎡

  • 地上面积

    118670㎡

  • 地下面积

    42962㎡

北京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型持续关爱养老社区,建设用地面积约14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为居民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照护四个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社区由康复医院、护理楼、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活力老人住宅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组成,可供身体状况和年龄层不同的老人长期居住,是集养老照护、居家生活、美食餐饮、文化娱乐、健身运动等多种服务与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养老社区。项目采用分期建设的开发模式,BIAD承担项目二期从方案到施工图的全过程设计,包括用地中的活力老人住宅、轻协护护理楼、社区会所等公共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6万㎡

建筑专业-设计理念与技术策略

本项目以“医养结合、活力养老、舒适居住”为核心,根据老人需求进行全方位规划,营造舒适、安全、积极的建筑环境,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养老社区。


总体规划采用围合式建筑布局与医养结合配套体系相融合的布局方式,根据不同养老模式的需求和特点分区布局,每个区域既可独立运营管理,又能有机融合;分区设置配套设施,通过步行街相连,形成了贯穿整个社区的综合服务体系。突破常规的南北向行列式布局,通过围合与半围合的建筑布局,形成不同尺度的院落空间,为老人营造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邻里交往场所。


通过人车分流+健康漫步道路系统的交通规划,打造适合老年人的道路体系。康燕园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小区的东西南北均设有机动车出入口,机动车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设少量的访客车位。社区内部规划了三级健康漫步道路系统。第一级道路系统由设在建筑周围的环路系统组成,可直接到达建筑入口;环绕中央绿地区域,设置第二级环形健康步道体系,路径通过建筑底层的架空空间相连;环形步道之间由第三级支路相连,使老人在社区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便捷地回家。健康漫步道穿行于绿地与楼宇间,毗邻楼宇的路径周边,设立了供社区居民活动的场所空间,为居民丰富的社区生活提供了空间背景。


以营造老年人的积极空间环境作为切入点,打造一套由最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到私属的居住单元的递进式交往空间系统,通过老人在建筑中的活动与行进逐渐呈现不同类型的空间体验,将积极的空间环境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个场景中。充分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增强老人对环境的认知,提升老人心里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建立整体性适老化设计体系,通过“去机构化”设计,为长者营造舒适温馨的“家”。以对老年人心理、生理、行为特点及活动空间尺寸的研究为基础,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合本项目的建筑细部和设施设备的适老化设计的标准及要求,与内装设计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一套适老化设计系统,为老人感受到居家生活的安全、自如和便利。




结构专业-设计特点

住宅地上部分由于建筑平面呈L型,通过设置防震缝,将结构分为不同结构单元,解决的建筑平面不规则问题及超长问题。地下部分未设置永久伸缩缝,主楼结构与周围车库连为一体,对形成完整的防水体系有利,通过设置后浇带方法解决结构超长砼收缩徐变的影响。主楼与地下车库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待主楼主体结构完工后再浇筑,以解决主楼与群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问题。地上部分通过在剪力墙开结构洞方式,削弱平面中心墙体刚度,同时增加外墙厚度,提高结构整体抗扭刚度,从而效避免结构发生扭转,使最大扭转位移比满足规范限值,同时减小了墙体内力;墙厚从下至上墙厚逐渐减小,减轻结构自重,节省造价。屋顶层由于温度应力较大,对墙体配筋采取的钢筋间距加密的措施。


轻协护楼裙房及地下部分功能为餐饮文体设施等,为保证建筑功能使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核心筒布置于高层投影范围内,裙房以上高层功能为客房,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中部布置四季花厅,为楼板开大洞,通过加强周围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平面的扭转,以满足规范要求。四季花厅上空采用钢结构玻璃顶棚,满足建筑采光需要及大跨度顶棚的要求。为便于形成完整的防水体系,同时为方便施工和节约建筑成本,所有地下部分结构连为整体,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加强结构整体刚度等措施,解决地下结构超长和沉降不均等问题。为满足地上建筑要求,在未布置结构缝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核心筒开洞情况以及周围构件刚度,改善建筑整体的扭转情况,以满足规范要求。



暖通专业-技术特点

热交换站集中供暖,住宅采暖供回水温度为55/45°C;配套商业采暖供回水温度为85/60°C。每栋单体建筑设置热计量装置,住宅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住宅分水器供水管上设置电动控制阀,温度自动控制装置设于起居厅;配套商业散热器上设置高阻温控阀。


协护楼采用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空调水系统为风机盘管系统,空调风系统采用新风系统和全空气系统。



给排水、消防系统-技术特点

生活给水由两路供水,引入两根D200管路,在小区里呈环状管网,市政水压0.24MPa,市政中水引入两路供水在小区呈环状供水,用于冲厕浇洒绿地冲洗车库地面及道路用水,中水水压为0.2MPa.生活给水及中水泵房集中设置在2#地下车库. 变频恒压供水加压装置.采用所有用水点均设置计量装置,卫生洁具配件均为节水型产品。消防泵房设置在一期 ,满足二期的使用要求。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雨水采用重力流排至室外散水,经室外透水铺装就地入渗,道路雨水收集后排至雨水调蓄设施,最终汇至 市政管网,调蓄后外排径流系数0.134,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后排至市政管网。



电气专业-综合效益

本项目为养老型住宅小区,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活起居特点及要求,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高。本项目变电室设置靠近负荷中心,采用节能型变压器,照明设施大量采用LED光源并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空调控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有效节省运行成本。分类分项设置能源计量表,实施监控能源使用情况。



智能化专业-技术特点

整体设计以智能化应用为导向,绿色节能为重点,整个设计满足今后智能化应用需求。针对老年人生活特点,本项目加设了危险定位报警系统。该系统用户端装置可为一体化装置,也可以是组合装置。设置区域为室外园区全覆盖、楼内公共区如大堂、餐厅、走廊、标准层走廊、会所等,客房内不设置。设置原则:室外园区接收器间距为30米左右,室内接收器为20米左右,探测精度为正负5米范围内。标准层在首层服务区预留专用网口及电源插座供设室内网关使用,室内外终端基站最终位置及系统将根据投标后厂家深化图纸确定,目前考虑预留此系统线路容量及路由。

设计总负责人:

张广群、石华

项目经理:

王珂


建筑专业-负责人

张广群、石华、王璐、杨帆、马立俊


结构专业-负责人

何鑫、毛伟中、李阳、丁淼

设备专业-负责人

袁煌、刘立芳、马龙

电气-负责人

肖旖旎、谭天博


经济-负责人

李菁




2019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住宅与住宅小区综合奖一等奖;

2019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公共建筑综合奖三等奖;

2018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住宅建筑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