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05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校区改扩建工程

项目图册
  • 设计结束时间

    2014.3.12

  • 竣工时间

    2016.8.26

  • 建筑功能

    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图书阅览区、多功能报告厅、体育馆、游泳馆、宿舍、教师及行政人员办公、地下汽车库(预留升级复式汽车库条件)、地下自行车库

  • 用地性质

    基础教育用地

  • 使用年限

    50年

  • 建设用地面积

    12274.12㎡

  • 总建筑面积

    26088.66㎡

  • 地上面积

    12210.24㎡

  • 地下面积

    13878.42㎡

本项目是北京师大附中西校区的改扩建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毗邻南新华街,与学校本部隔街相映,用地东侧为低层住宅,南侧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西北侧为规划四合院。是一座集常规教室、多功能实验室、图书馆、地下汽车库(预留升级复式汽车库条件)、地下游泳馆、体育馆等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建筑,可容纳16个班580名学生。项目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12274.12㎡,用地形态不规整,现有绿化率仅为8.03%。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6088.6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210.24㎡,地下建筑面积13878.42㎡),在容积率1.0及建筑高度18m限高的规划条件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采用多级院落空间布局,扩大中心院落空间,提高绿地率至21.7%。为良好的延续场地记忆,增强师生对西校区时空的认同感,设计中保留了场地内国槐、银杏等10棵大型乔木,同时根据抗震加固鉴定报告,保留了现状原教学楼主体部分并改扩建为学生宿舍。

建筑专业  

“院者,垣也”,传统书院是矮墙围起来的藏书之所,古人于书院授业解惑。面对这样一个处于历史文化古都的百年老校的设计,我们引入“现代书院”的设计思想,把此次设计作为一次将教育理念与建筑空间高度结合的设计实践,希望校园在满足现代化办学需求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设计中将教学楼、体育馆、宿舍三者通过二层平台和首层风雨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将开放式学习交流空间——交流讨论区、开放式答疑区、思维广场、思维匣子融入教学楼、宿舍内部,在形成多层次“院”——中心庭院、下沉庭院、屋顶庭院的同时,使生活和学习空间复合式的融通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唤醒校园与历史古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在建筑外部,“院”成为学生重要的课外活动场所,也是他们“相互授业”交流的场所。在建筑内部,开放式学习交流空间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空间进一步融通,设计上设置了各式各样的开放式书架,使“书”随处可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与“书”对话,所谓课余品书香,正是如此。现代书院不仅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更是他们自由交流、快乐成长的场所。



结构专业


该项目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为三类,主体结构分为三部分:教学楼、宿舍楼及体育馆。教学楼地下三层,地上四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现浇混凝土楼板,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加抗水板、局部筏基;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为满足建筑在首层顶板的使用功能,在2、3、4层局部外挑6榀8.4米的3层高(12.6米)钢结构桁架,外挑桁架向结构内延伸一跨,加强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宿舍楼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为改建结构;原结构为砖混结构,检查后需要加固,因不满足现行砌体规范对乙类建筑高度和层数的要求,采用砌体墙两侧增加厚度不小于60mm的混凝土板墙加固,加固后结构与新建部分连为一体,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及构造;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体育馆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现浇混凝土楼板,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加抗水板、局部筏基;27米跨度梁采用后张拉预应力混凝土梁。



设备专业


据区域特点灵活选用系统形式,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与多联机系统结合,冬季舒适度较高,夏季灵活运行,既节能又舒适,体育馆等大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通过对空气的集中处理及有效的气流组织达到节能、舒适运行目的。同时过渡季可实现全新风运行以获得更大的节能效益。泳池除湿热泵系统利用能源再生系统,在春、夏、秋三季完全可采用除湿热泵运行过程中回收的池水表面蒸发的水蒸气热量保持室内空气恒温恒湿和池水恒温。并且可以确保空气质量,避免凝结水的产生,保证室内装饰及墙体结构不受损失。


全校区的给水供水系统分低区和高区两个区,低区为2层及以下,由市政水直供;高区为3层及以上,高区由无负压设备供给。室内采用污废水合流的排水系统,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向市政污水管。雨水利用采用雨水入渗、调蓄排放与收集回用组合方式。室外消火栓30L/s,由市政管网直供。室内消火栓30L/s,室内自动喷水灭火35L/s,由消防水池供水,总储水量234m3;按规范要求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电气专业


高压供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设置母联开关。各单体建筑内设配电间,采用放射与树干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配电。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采用新型节能型光源提高光效,有效利用电能。在设计中体现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设计了太阳能光伏系统。自工程强电系统投入使用以来,运行安全、稳定,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可靠运行。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子项较多,除上述系统外还包括,有线电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一卡通系统、舞台声光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子教学系统、网上巡查系统。规模及复杂程度较一般公建项目都大,设计中充分与学校有关部门交换意见、讨论方案,在方案中体现模块化、开放性、灵活性;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智能化系统十几个子系统的要求,优化机房布置、竖井布置,规划管线路由;在施工图设计中重视教室设计节点,优化管线组织;在施工阶段,配合甲方招投标,配合分包商优化及调整设计,达到“交钥匙“工程”的标准。采用设备管理系统,控制风机、水泵启停、车库及室外照明控制,节约能源。在设计中体现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设计了太阳能光伏系统。选用能耗低、运行可靠的产品、设备,对设备进行监控及节能控制,采用新型节能型光源,节约能源,减少运行成本。

北京市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