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05

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项目图册
  • 设计结束时间

    2012年7月

  • 竣工时间

    2013年12月31日

  • 建筑功能

    地上科研办公、研究所办公、实验室、会议室、餐厅、健身活动、试验车间,地下停车、机房、库房

  • 用地性质

    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 建设用地面积

    196580.268㎡

  • 总建筑面积

    243100㎡

本项目用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东未来科学城内西北角地块,西侧以温榆河北滨河路为界与温榆河紧邻。建设用地南北290-380米,东西540-580米,建设用地面积约141922.486平方米。本项目建设内容有八个研究所的研发楼、实验楼和试验厂房等用房,科研办公楼、会议中心、职工餐厅、职工健身中心、地下停车场和机电设备用房以及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2431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41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9000平方米。

建筑性质属于高层科研建筑群。设计时间2010年至2011年。


建筑专业-设计理念与技术策略


作为我国新能源的研发试点工程,生态、环保理念贯彻于园区设计的始终。

园区采用全方位的生态节能技术,从场地布局、建筑被动式设计、新能源与新系统应用、室内环境控制、节水与水处理、材料、产品选择和利用、能源利用策略、再循环计划的角度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建筑整体达到国内绿色建筑三星的设计要求。

设计中将三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引入到研发区的建筑形态中,使洁净能源的使用真正成为园区的主题并发挥实际作用,同时也突出了企业自身的特色和技术优势。



结构专业-设计特点


1.围楼地下部分长向最大距离约为360m,为满足建筑功能未设结构缝;

2.围楼顶部设有一整层钢框架用于支撑屋顶太阳能板,由于下面建筑群高度不同,为保证顶面为一标高,钢框架柱的高度各处均不相同;

3.科研楼与围楼之间有钢连廊相连,为满足建筑需要,钢连廊采用的是单柱结构;

4.101科研楼为满足建筑造型要求,首层边部有一跨采用“V”型柱承托以上各层结构。



设备专业-暖通、空调


冷源采用冰蓄冷+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形式,采用低温送风空调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利用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及地源热泵机组提供的高温冷源进行冷却,以提高冷水机组的COP值,达到节能目的。



给排水、消防系统-技术特点


园区采用全方位的生态节能技术,从节水与水处理、材料、产品选择和利用的角度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建筑整体达到国内绿色建筑三星的设计要求。



电气专业-综合效益


设置3万㎡太阳能光伏板,装机容量2600kVA。在建筑西侧,设置一台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1500kVA。考虑系统合理性、经济性、运行分析、供电负荷等多项因素,采用分路10kV并网运行的方案。将太阳能板分为两部分,通过10kV逆变器并网至市电10kV母线段,太阳能发电容量基本可以满足整个建筑的照明负荷。风力发电机独立并网至市电10kV母线段。考虑到本建筑内入驻了多家研究所,配置一套500kVA UPS满足研究所进行孤岛测试、能耗测试等多项实验。本设计利用了建筑的大面积平屋面,结合业主的科研需求,并大幅度的节约了使用方的运行能耗。在国内民用建筑中,本项目为设置最大面积建筑光伏一体化,并同时实现风电、光伏并网运行的建筑。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中勘协优秀公共勘察设计一等奖

北京市第十九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