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升级改造应急工程
设计结束时间
2020 年 02 月 18 日
竣工时间
2020 年 03 月 08 日
建筑功能(地上,地下)
医疗
用地性质
医疗用地
设计使用年限
2年
建筑用地面积
3.9ha
总建筑面积
53122.08㎡
地上面积
53122.08㎡
本项目为了应对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而新建的1500床临时医院,全部按照传染病房标准设计建造,采用集装箱模块设计建造。虽为临时应急建筑,但也为中长期备用使用考虑,从建筑功能上考虑完善,还设计了附属配套的应急设施,保证疫情来临时医院正常运转。流程上按照最新的感控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和多次优化;机电系统设计均按照永久性传染病医院相关要求进行设置,各设备设施复杂完善。而且是国内首个三层集装箱房式的医疗建筑。
设计团队从1月28日接到设计任务开始驻现场设计,到2月8日外审版图纸提交总包单位,仅用11天完成全部设计工作,配合总包单位53天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并交付使用。3月16日开始接收第一批新冠疑似患
理念创新与实效评价,限200字。
1、功能及配套设施的完善
本设计不仅包括新建1500床病房,还配套设计了应急附属设施,保证病房可以正常运转。
2、室内舒适度的提升
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创造安全、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
3、减少病毒传播的感控设计
对现有感控设计理念进行多层次全面优化升级。
4、人文关怀的提升
5、“第五立面”优化整合,功能与美观双赢。
对建筑的屋顶设备与管线路由进行全面的整合与优化,实现了美观性和功能性的“双赢”。
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及其关键指标与数据,限200字。
1、在极度紧张的设计周期内,对建筑的屋顶设备与管线路由进行全面的整合与优化。每个病区屋顶均设有鱼骨状的设备平台及管廊,既能节约机电系统的工程造价,又能降低屋面雨水渗漏的可能性,实现了美观性和功能性的“双赢”。
2. 屋面防水体系。箱式房的最大弱点在于屋面防水,本工程采用压型镀锌板屋面(刚性防水)+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柔性防水)+箱体自排水体系,防排结合,疏导有序,力保建筑在使用期间无渗漏现象出现。
设计方法创新与应用(协同设计、BIM应用等)及其实效评价,限200字。
传染病病房机电系统较为复杂,且本项目虽为应急临时建筑,但考虑中长期备用,机电系统均按照永久建筑进行设计。考虑到本建筑的特殊使用功能,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如负压系统是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健康的最重要屏障,设备监控系统需对全楼的暖通空调、通风系统上百个风机、几千个阀门进行24H监控。设计人员在极度紧张的设计周期内,借助BIM设计手段,进行多专业快速协同配合,保证各系统精确落位,各行其是,有序运行。
其他重点、难点、亮点分析,限200字。
1、施工工期控制与模块化设计:
为应对紧迫疫情,本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式,每个病区和医护区都是标准单元,大大缩短设计、建造的周期。重点解决箱式房尺寸控制、优化整合室内管线排布等重点技术问题。
2、通过设计手段,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确保医护零感染。
依据 “三区两通道”的设计原则,通过开敞式病患走廊、病房设置观察窗、传递窗、医护办公区设置天井、配备充足的手卫生设施等控制感染,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